夏熱冬冷地區(qū)冷熱電聯供項目的經濟性分析

摘 要

摘 要:某夏熱冬冷地區(qū)冷熱電聯供項目采取在熱力站配置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實現供冷。與熱電聯供方式進行了經濟性比較,冷熱電聯供方式的經濟性更優(yōu)。關鍵詞:夏熱冬冷地

摘 要:某夏熱冬冷地區(qū)冷熱電聯供項目采取在熱力站配置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實現供冷。與熱電聯供方式進行了經濟性比較,冷熱電聯供方式的經濟性更優(yōu)。

關鍵詞:夏熱冬冷地區(qū);  冷熱電聯供;  熱電聯供;  經濟性分析

Economic Analysis of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Project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

AbstractThe lithium bromide absorption-type water chiller-heater unit installed in the substation is adopted to supply cool air in a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project in a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Compared with the 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 mode,the economy of the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mode is better

Keywords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economic analysis

 

1 概述

我國5個熱工設計分區(qū)分別為嚴寒地區(qū)、寒冷地區(qū)、夏熱冬冷地區(qū)、夏熱冬暖地區(qū)、溫和地區(qū)。作為現代化城鎮(zhèn)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城鎮(zhèn)公共事業(yè)重要組成的集中供熱系統(tǒng)多集中于嚴寒地區(qū)、寒冷地區(qū)的城鎮(zhèn)。2000年,國家計委、經貿委、建設部、環(huán)??偩致摵舷掳l(fā)《關于發(fā)展熱電聯產的規(guī)定》,提出:熱電聯產能有效節(jié)約能源,改善環(huán)境質量,各地區(qū)、各部門應給予大力支持,同時提倡、鼓勵在夏熱冬冷地區(qū)實施集中供暖、供冷服務,以降低社會綜合能耗。

夏熱冬冷地區(qū)是指長江中下游及其周圍區(qū)域,是一個入口密集、經濟相對發(fā)達的地區(qū),居民對室內熱舒適性要求較高。由于該地區(qū)尚未普及集中供熱,居住建筑采暖主要采用家用空調、電及燃氣取暖設施,而公共建筑多采用集中式空調。季節(jié)性空調負荷的快速增長,增加了發(fā)電廠裝機容量和電網規(guī)模,造成電力成本上升,社會資源的占用增大。對于夏熱冬冷地區(qū),宜建設冷熱電聯供系統(tǒng),可提高熱電廠利用率,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1-3]。本文對夏熱冬冷地區(qū)某冷熱電聯供項目的經濟性進行分析。

2 項目概況

該項目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新建2×300MW熱電機組,汽輪機抽汽壓力為0.36MPa,溫度為292℃,最大供熱能力為640MW

由于該熱電廠可提供蒸汽或高溫熱水,因此可采用蒸汽型、熱水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以下簡稱吸收式機組)制備冷水。若將吸收式機組設置在熱力首站,冷水需經過長距離管道輸送至熱力站,無論采用蒸汽型吸收式機組還是熱水型吸收式機組,冷損失均較大,不建議采用。若將吸收式機組設置在熱力站,當采用蒸汽型吸收式機組時,首站至熱力站之間需敷設蒸汽管道,造價過高,凝結水的利用也成為問題,因此不建議采用;當采用熱水型吸收式機組時,首站至熱力站之間只需敷設熱水管道,冷水由熱力站直接供給用戶,冷量損失降低,推薦采用。冷熱電聯供系統(tǒng)流程見圖1。熱力站一級側回水經首站汽—水換熱器加熱后進入熱力站,冬季利用水—水換熱器加熱用戶回水,夏季利用熱水型吸收式機組制備冷水。熱力站內除配置水—水換熱器、熱水型吸收式機組外,還配置了冷卻塔、冷卻水泵等設備。

 

對于供冷對象,考慮到居住建筑同時利用率低、運行管理及收費復雜等情況,該冷熱電聯供系統(tǒng)的供冷對象主要考慮辦公、商場等公共建筑,不考慮居住建筑。供熱對象涉及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供熱面積為627×104m2,公共建筑供熱面積為568×104m2。冷熱電聯供系統(tǒng)設計參數見表l。由表1可知,該冷熱電聯供系統(tǒng)設計冷熱負荷比較接近,這對于熱電機組的高效運行十分有利。

 

3 經濟性分析

3.1 對比方案

方案l為熱電聯供,方案2為冷熱電聯供,兩種方案的供熱面積相同。經濟性分析僅針對一級管網(以下簡稱熱網)、熱力站,不考慮熱電廠、二級管網。

3.2 造價及現金流量

造價

項目評價基準時間為2012年,以淮南市地方相關價格作為項目評價時的基準價格,項目壽命期按20a計算,項目達產期擬定為6a。造價內容:熱網造價:直埋保溫管、管件造價;土建費;安裝費;路口及特殊路段處理費;瀝青路面恢復費等。熱力站造價:換熱機組、熱水型吸收式機組、配套設備、電氣自控設備造價;土建費;安裝費等。方案1整體造價為3.8×108元,方案2整體造價為5.9×108元。

現金流量

達產后方案1、2的現金流量見表2。居住建筑熱價為18元/(m2·a),公共建筑熱價為22元/(m2·a),公共建筑冷價為26元/(m2·a)。經營收入主要為熱費和冷費收入??偝杀痉譃檫\行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運行成本包括從熱電廠購熱成本、電費、水費、水處理藥劑費、修理費、折舊費、人工費等;管理費用包括公司經費、工資性管理費用等;財務費用包括流動資金利息支出、長期借款利息支出等。

 

3.3 經濟性分析

本文采用內部收益率(稅前)、凈現值(稅前)、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稅前)作為方案經濟性評價指標。內部收益率的經濟含義是項目在其壽命期內未回收資金的預計收益率,項目投入運營后,投資額將通過每年所產生凈效益的形式逐步得到回收。已回收部分將用于再投資,未回收部分待繼續(xù)回收,內部收益率就是指未回收部分的收益率,因此稱為內部收益率。凈現值的經濟含義是項目在其壽命期內預計創(chuàng)造的全部凈效益。內部收益率、凈現值都是反映項目贏利能力的指標,前者體現的是相對贏利能力,后者體現的是絕對贏利能力。內部收益率、凈現值越大,項目贏利能力越強。動態(tài)回收期越短,說明項目收回投資額的時間越短。方案1、2的經濟性評價指標見表3。由表3可知,方案2的內部收益率、凈現值均高于方案l,且方案2的動態(tài)投資回收期短于方案l,這說明方案2的經濟性優(yōu)于方案l

 

4 結語

對于夏熱冬冷地區(qū),冷熱電聯供系統(tǒng)可實現供冷、供熱,冷熱水同傭輸送,提高了管網及換熱設備的使用效率。當采用非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機組時,應使得設計冷熱負荷盡量接近,這有利于熱電機組的高效運行。對于該工程,供冷對象僅限于公共建筑用戶,若供冷對象兼有公共建筑與居住建筑用戶時,考慮到用冷時間的不同,熱力站應分別建設,有利于控制管理。

 

參考文獻:

[1]蘭麗,張泠,顧登峰.建筑冷熱電聯產系統(tǒng)與可持續(xù)發(fā)展[J].煤氣與熱力,2006,26(1)49-53

[2]郝小禮,張國強.建筑冷熱電聯產系統(tǒng)綜述[J].煤氣與熱力,2005,25(5)67-73

[3]霍小亮,周偉國,阮應君,等.不同氣候條件下樓宇分布式供能系統(tǒng)性能分析[J].煤氣與熱力,2009,29(11)A04-A07

 

本文作者:于雅澤  崔凱  王淮  李曉恭

作者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