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中國天然氣供給結構
2015年天然氣產量數據約為1346億立方米,其中常規(guī)天然氣產量為1120億立方米,地面開采煤層氣為44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采量136億立方米,頁巖氣為46億立方米。
1.4.1.國產常規(guī)氣
目前,國內常規(guī)天然氣主要來自新疆、陜甘寧、川渝、青海和東北五大產氣區(qū)。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常規(guī)天然氣產量為1120億立方米,占比約為83.21%。"十三五"規(guī)劃中2020年計劃常規(guī)天然氣的產量為1200億立方米。截至2015年底,我國常規(guī)天然氣地質資源量68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地質儲量約13萬億立方米,探明程度19%,需進一步加大天然氣的勘探投入。根據"十三五"規(guī)劃要求,十三五期間將新增探明地質儲量3萬億立方米,到2020年將實現16萬億立方米的累計探明地質儲量。
分公司來看,天然氣生產依然以中國石油集團為主,據公司年報顯示,2015年中石油天然氣產量達822.32億立方米,中石油和中海油的天然氣產量分別為208.10億立方米和75.66億立方米。其中,中國石油集團的長慶油田、塔里木油田和西南油氣田仍然是中國天然氣產量最大的3個油氣田,2014年這3個氣田的天然氣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34.7億立方米、12.7億立方米和11.2億立方米,分別達到381.5億立方米、235.5億立方米和137.3億立方米;合計產量約754.3億立方米,占全國總產量的58.8%。其中,長慶油田和塔里木油田天然氣產量增長趨勢下降,西南油氣田產量增長趨勢上升。

雖然常規(guī)天然氣的規(guī)劃一直在提高,但常規(guī)天然氣的產量增速在近年卻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天然氣供給的產量缺口正不斷擴大。從供給端來看,國內天然氣的勘探投入仍顯不足,由于勘查主體少,競爭不足,造成部分區(qū)域內存在一定程度的"占而不勘"現象,同時國際油價的持續(xù)下跌也使得石油企業(yè)在上游的投資減少,直接影響天然氣的產量。
1.4.2.進口管道天然氣
中國的進口管道氣目前主要來自中亞的土庫曼斯斯坦,已經投入使用的中亞ABC線合計輸氣能力達550億立方米/年,在建的中亞D線預計2020年投產,輸氣能力達300億立方米。由于烏克蘭危機造成俄羅斯和歐洲關系緊張,并且主要輸往歐洲的天然氣管網都要進過敵對的烏克蘭,這就造成俄羅斯將其天然氣銷售方向逐步轉為亞洲。并且由于遭受國際制裁和原油價格暴跌導致出口收入大幅下降,俄羅斯也最終放開了遠東地區(qū)的資源開發(fā),長期看這也將大幅增長我國北部能源的潛在供給。

1.4.3.進口LNG
天然氣進口價格多以20年以上的長約為主,"三桶油"在2007,08年簽訂的一系列天然氣進口長約合同是天然氣降價的一大阻力。然后由于近年來國際油價的劇烈波動,導致國際天然氣市場上供應模式更加多元,短期合同和現貨貿易所占比重不斷上升。在我國進口LNG時,短期合同和現貨貿易比重的上升,會提高我國天然氣進口價格和國際市場價格的關聯性。
我國截止14年LNG接收站產能520億立方米/年,幾乎全部被三大油公司壟斷,占比高達90%,具有絕對的市場壟斷地位。根據現有規(guī)劃,預計2020年中國LNG進口接收站能力可達1800億立方米/年,其中三桶油獨立建設的接收站產能約1400億立方米/年,占預計總能力的80%,民營約占17%,其余則為三桶油與民營資本合建。
我國目前天然氣總消費量為1900億方,自產氣1300億方,陸上管輸氣為313億方,海上進口LNG氣270億方(長約氣220億方,現貨氣50億方)。雖然LNG現貨占比不高,但對我國整體氣價影響比較大。雖然中海油開始布局LNG進口時間較早,在LNG價格上漲之前簽下部分合約,但是三桶油大量的簽訂LNG進口合約都是發(fā)生在2014年底油價暴跌以前,以前普遍在3元/立方米以上,遠高于目前1.5元/立方米左右的進口氣現貨價格。目前已經簽約的海上LNG長約氣價格已經鎖定,在合同到期前價格不會有很大變化。未來新簽約的長約LNG氣價主要就是參考目前的現貨價格,并且一般會下浮10-15%。


您可以選擇一種方式贊助本站
支付寶轉賬贊助
微信轉賬贊助